2009年6月13日 星期六

作業( 4-1 第三主題: Individuals in~) 6/13截止 (重點有附在圖上)




重點我也有附在結構圖上了 如果覺得太小 請點進去查看 謝謝!!!


段落重點:

4-1 第三主題-第1段

天擇,可以幫助生物增加他們有利於生存的特點。


4-1 第三主題-第2段

適應,是使一個生物體能夠透過自然選擇而生存下來,並且繁殖超過其他的個體。


4-1 第三主題-第3段

當面對在環境狀況上的一個變化,種類的人口有三種可能性: 適應新的條件通過自然選擇,移居,或者變得絕種。


4-1 第三主題-第4段


生物演變的過程由自然選擇的可以被總結: 基因改變,個體被選擇,和人口的演變。

2009年4月30日 星期四

第二章作業

2-1 What is science? (什麼是科學?)


ANS:

1.科學是用來探索自然的工具
2.科學就是尋求自然的定律和運作。
3.科學結果
4.科學的限制


(1)
科學是讓我們用來探索這個自然的工具,課本上舉了許多步驟來幫助我們更有條理、更快速的釐清未知自然中的奧秘。
(2)
科學家藉由研究科學的步驟,推論、試驗出各個自然法則。
(3)
使用科學方法所做出的結果可分為三種,1.嘗試性的2.不可信的3.可信的。若是我們所做出來的結果是前面2者,那麼就表示說我們還需要在找尋其他的方法去解釋自然的現象;若我們的結果是最後1者,就可以創造出可信的結果,也就是所謂的定理或是法則,這是在科學上非常重要的結果。
(4)
科學上面也有許多的限制,課本上也列舉出了5項,1.科學家不可能做出完全準確的結果2.偏見3.自然中有太多的互動4.科學家需要得到大量的數據去分析5.科學家在自然中有太多的未知,所以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




2-2 What is matter? (什麼是物質?)


ANS:

1.甚麼是物質
2.物質的組成

(1)物質為元素和化合物,元素就例如:金、銀、銅……等,化合物就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元素所構成的東西。

(2)物質是由原子、離子、分子所組成。原子與其他的物質解離就可分出許多其他的離子,分子則是許多的離子或原子所組成。



2-3 How can matter change? (物質怎麼改變?)


ANS:

1.物質的變化
2.物質變化時會遵守的2個法則

(1)
物質的變化分為3種,1.物理變化2.化學變化3.核變化。物理變化是改變物質的排列而不改變其種類;化學變化則是既改變物質的排列也改變其種類;核變化又分成3種,1.放射線元素的衰裂2.核分裂3.核融合。
(2)
物質改變會遵守2個定律,質能守衡和物質不滅定律。



2-4 What is energy and how can it change its form?(什麼是能量,它如何改變形式?)


ANS:

1.能量的功用以及分類
2.能量轉變的科學守則

(1)
能量 無處不在,它大類分為動能與位能。動能較常見的是當一個東西移動會產生摩擦力,而摩擦力會產生熱、電磁波也可以產生能量。位能則是可以儲存能量。
(2)
能量轉換是照著兩個科學守則。熱力學第一定律:又稱為能量守恆定律,意指能源無法產生或消失,只有從一種形式轉換到另一種形式。熱力學第二定律:當能源形式的變化從一個到另一個,能量變換後,所剩的物質會被消耗而減少。





2-5 How can we use matter and energy more sustainably? (我們如何使物質和能量更加能承受?)


ANS:

1.物質回收:做好可回收資源的回收,如:塑膠、金屬、紙類等。
2.重複使用:將可消耗物盡可能重覆使用,提高使用效率。
3.利用科學:使用科學方法改進生產方式,使其達到永續社會。

2009年4月29日 星期三

3-3 第八大段 (作業)

< Energy Flow and Nutrient Recycling Sustain Ecosystems >

Ecosystems and the biosphere are sustain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one-way energy

flow from the sun and nutrient recycling .


these two scientific principles of sustainability arise from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atural ecosystems ,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tter , and the two

laws of thermodynamics.




Decomposers and detritus feeder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to life on the earth.


They complete the cycling of matter by breaking down organic matter into

simpler nutrients that can be reused by producers.


Without decomposers and detritus feeder, the planet would be overwhelmed with

plant litter, dead animal bodies, animal wastes, and garbage .


In addition, most life as we know it could not exist beause the nutrients stored in

such wastes and dead bodies would be locked up and unavailable for use by oter

organisms .

2009年4月3日 星期五

第一章作業

1-1 What is 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society?
什麼是環境永續社會?

ans.:

我們的生活和經濟活動的維持是依靠太陽的能量和自然資源及自然服務,我們依靠著大自然的許多資源,如陽光、水、空氣、食物等等…。而資源永續就是地球的自然資源不至於被用盡,人類消耗資源的速度小於自然資源恢復的速度。我們的生活和經濟的能量來自於太陽,所以說太陽是資本。環境科學是一門要去了解人類如何使用及分配環境資源得到最大效益與令人類永續生存的一門科學,組成環境是由生物與非生物,我們要致力維持環境永續的社會。,但人類近年來過度的開發已造成傷害:例如森林的濫伐,造成樹木數量大量減少,必須再種植來維持本來的自然資源,才能達到永續。



1-2 How can environmentally sustainable societies grow economically?
環境永續社會如何使經濟成長?

ans.:

經濟成長提供人們更好得物品和服務,經濟發展是用經濟成長來提昇人們的生活品質,但發展經濟的同時卻也會破壞環境,較弱後的國家,可能為了發展與生存耗盡了自然資源,使國家更為貧乏,所以我們要在環境資源不減少的情況下發展,不僅可以改善每個人的生品質,也不至於對地球環境要成傷害。



1-3 How are our ecological footprints affecting the earth?
我們的生態足跡如何影響地球?

ans.:

生態足跡:生態足跡的重點是探討人類持續依賴自然以及要怎麼做才能保障地球的容受力,進而支持人類未來的生存。生態足跡越多,對地球資源造成的負荷越大,人生活著,就會消耗資源。近年來,人口數一年一年的增加,生態足跡也就增加,造成地球上很大的負荷。開發過度,已經造成地球嚴重的資源不足,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控制人口的成長數,並節約使用資源。



1-4 What is pollution, and what can we do about it?
什麼是汙染? 我們該怎麼處理?

ans.:

污染: 指自然的或人為的向環境中添加某種物質而超過環境的自淨能力而產生危害的行為。

1.直接處理排放的污染物:第一種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但需要投入並沒有經濟效益,採取這種技術肯定會增加生產成本,降低產品競爭力,一般污染物排放單位不會自動處理,必須在控制污染物排放政策的壓力下,才不得不採取的措施。
2.改變生產工藝流程,以減少或消除污染物排放:第二種方法需要改變工藝,需要一定的固定資產投資,但可以一勞永逸的減少污染物排放,特別適合新建企業。
3.改變原料構成,以減少或消除污染物排放。 第三種方法同樣會增加成本,但比第一種方法簡單、經濟。



1-5 Why do we hav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為什麼會有環境問題?

ans.:

因為人口不斷地增加,所需的資源也越來越多,沒有限制的使用已造成資源日漸減少,加上人們一開始不懂得去珍惜,毫無節制的開發來發展經濟,環境被使用過度,因而造成環境問題。
還有:工業化社會的特點是高度城市化。這一階段的工業和城市同步發展。先是由於人口和工業密集,燃煤量和燃油量劇增,發達國家的城市飽受空氣污染之苦,後來這些國家的城市周圍又出現日益嚴重的水污染和垃圾污染,工業三廢、汽車尾氣更是加劇了這些污染公害的程度。這些也是造成環境問題的主因。



1-6 What are four scientific principles of sustainability?
“永續”的四點科學原則是?

ans.:

reliance on solar energy 依靠太陽能
:利用太陽的能源—依靠太陽所給予的能量。
biodiversity 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生物越多樣,形成越複雜的生物鍊,這樣生物鍊就比較不易崩毀。
population control 人口控制
:控制人口的數量,以減少對資源的過度使用。
nutrient cycling 營養循環
:物質不斷地循環,來維持各種生物所需的營養。

2009年3月4日 星期三

地理作業part2 (1-4的第8段)

1-4的第8段



單字:

dispersed (adj) 被驅散的


原文:

Third. once pollutants become dispersed into the environment at harmful levels.

it usually costs too much to reduce them to acceptable levels.


翻譯:

第三、 一但 有著一個對於環境來說是有害的程度的汙染物 進入到環境中

那它通常會付出更多去減少讓那些污染物降至 環境可接收的水平。

地理作業part1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09年2月25日 星期三

哈哈


聽說要作作業!! = ="
哈囉!!